当前位置:首页 >> 热保护器

传递农产品市场正确信号玉米市场化大局平稳马利箭竹

2022-10-26 17:51:49  旭立机械网

传递农产品市场正确信号 玉米市场化大局平稳

2016年,玉米市场化改革元年,从年初政策酝酿出台前的望穿秋水,到政策陆续明朗后的周密绸缪,至如今玉米贸易粮市场重新走热。    无论是出于去库存压力的考量,还是对农民种粮收入相对缩水和可能出现卖粮难的担忧,抑或是从玉米市场化改革去琢磨其他粮食品种的改革走向,玉米都是2016年粮食人眼中当仁不让的主角儿。    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,进一步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把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、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等,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度发力的施策重点。    01传递市场正确信号玉米市场化大局平稳    国内三大主粮政策性收储制度的建立、实施,为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。    近年来,随着国际国内粮食供给形势、市场形势的变化,以及种植效益差异带来的农户自发种植结构过度调整,国内玉米三高并存、价格扭曲、产业发展受阻等不利影响愈发凸显。    2016年,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的硬仗——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正式启动。    2009年以来,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一直波动下行。2012年到2016年初,市场价格下跌了一半。同期,为保障种粮农民收益,东北地区连年启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,且收购价格不断攀升。数据显示,东北临储玉米收储价格从2008年的1480元/吨,上涨到2014年的2240元/吨,上升幅度接近50%。    在价格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和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下行的共同作用下,国内一边大量进口非必需的玉米及其替代品,另一边则是国产玉米大量进入粮库,造成洋货入市、国货入库的不正常现象,供需矛盾扭曲。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思路就是推进市场定价、价补分离,让价格回归市场,反映供求关系,同时建立生产者补贴制度。    去年秋粮玉米上市之后,东北玉米市场价格在供需大局已定的情况,虽然出现短期的价格波动,但也真实反映了南北玉米的供求情况。截至2016年12月25日,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3605万吨。其中,内蒙古收购462万吨,辽宁832万吨,吉林826万吨,黑龙江1485万吨。    与此同时,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数量明显回落,玉米深加工产业开工率普遍提升,国内外玉米价差正在逐步收窄,市场机制作用逐步恢复。   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日前指出,我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的一场硬仗,就是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。唯有农产品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情况,才能指引并调节经营主体生产和消费者需求,才有望实现供需的有效平衡匹配。去年以来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改革,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一个重要步伐。    当前,国内玉米南北贸易重新活跃,南方用粮企业主流采购重归国内玉米。受制于短期天气、物流影响,东北玉米市场价格在去年11月底前后一度出现一个上涨的小高峰。    有业内专家指出,在国内玉米去库存压力之下,玉米市场供大于求、价格下行是大趋势,短期内出现小幅上涨,一方面反映出短时期的供求关系,同时也容易给农户传递出一个玉米价格仍会上涨的错误信号,造成后期上市压力进一步增大,形成市场踩踏。    因此,玉米市场化改革和去库存并行的过程中,在给市场传递正确信号的灵敏度方面,还需要进一步加强。    02有形之手协同发力地方政府多向施策   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,不仅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,对玉米临时收储依赖非常强的东北四省区地方政府来说,同样是一场挑战。    今年以来,中央有关部门和东北玉米主产区地方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,明确改革总体思路,出台一系列措施办法来保证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有序推进。    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,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、辽宁四省区政府,加强组织领导,强化产销衔接,提前安排仓容,指导农民均衡售粮,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,做到有人收粮、有钱收粮、有仓收粮,千方百计防止卖粮难出现。    对于东北地区四个产粮大省的省长来说,落实中央有关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精神,既要防止卖粮难,又要保障消得掉、运得出,高频度、多层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玉米市场化收购问题成为常态。    从宣传普及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政策,到引导农户科学储粮、及时卖粮,再到出台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,以及设立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,协调铁路、公路运输部门提升物流运输效率,东北各省区地方政府拿出了很多的针对性政策。    玉米市场化元年下的东北玉米秋粮收购,没有了政策性收购下的按部就班,为了及时应对收购周期内的一系列新问题,各省粮食部门纷纷抽调精干人员,充实到调控处室,协调玉米市场化收购面临的难题。    从去年玉米重回市场化收购以来,东北玉米产区最突出的问题是物流运输瓶颈。铁路、公路运力的跟不上和运输成本的提升,导致玉米阶段性需求旺盛时容易出现价格的快速上涨,因此业内人戏称物流是最赚钱的行业。除了协调地方铁路运输部门投入更多的玉米运输车辆之外,黑龙江、吉林两省还协调省内交通部门出台了玉米公路运输的相关政策,对外销玉米整车运输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路桥费、在粮食运输车辆路过收费站设置专用通道等,全力保障玉米外运外销。    玉米市场化元年,贸易粮乍然大量回流,出现物流运输环节的种种不适是回避不了的问题。出台放宽超限检查只是应急之策,玉米市场化成为常态之后,尚需在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配套提升物流运输能力。    玉米重回市场的基本改革逻辑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、协同发力,既要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同时更要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调节作用。    03改革走在路上小麦稻谷能否跟上  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篇大文章,做好这篇大文章需要顶层精心设计,需要各级政府稳步推动,需要各涉农主体齐心协力,同样,也需要广大粮农的理解支持。    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核心既涉及产品结构、产业结构、经营结构、区域结构的调整,也涉及制度变革、结构优化、要素升级决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,既是一次广泛的生产力调整,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。韩俊指出,用改革的办法、创新的办法,特别是用市场机制推动改革的思路不清、路子不多,对理顺结构扭曲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,缺乏有针对性的硬招实招,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合力,迫切需要进行再部署、再动员、再加力。    可喜的是,这一战略课题在去年底有了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。    2016年底,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三农问题发表讲话,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,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,要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。    2016,玉米市场化改革先行一步,曾经一路同行的稻谷、小麦在政策平台上还能坚持多久,将是未来粮食市场的焦点话题。    2016年,各粮食主产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,成效初显:2016年国内库存压力最大的玉米面积已调减3000万亩以上,市场紧缺的大豆面积则增加了900万亩以上。

女性私密保养

台州植发医院哪家好,台州温岭第一医院专家介绍+植发案例

国内好的整形医院排行榜,济南海峡、上海艺星等任你选~

补水保湿护肤品十大排名

新一代热玛吉要多少钱?保持年轻不再是梦
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